33看书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33看书网 > 三国:开局就死了诸葛亮 > 第17章 姜维中计

第17章 姜维中计

陆逊,字伯言,夷陵之战中,火烧连营击败刘备,一战成名;孙权称帝后,被赞为“社稷之臣”,曾任荆州牧、右都护,现在已被孙权被拜为丞相,总领三公事务,领武昌事。

陆逊领兵前来,秭归城的守将如临大敌,唯独姜维若无其事。

“大将军,陆逊以三万兵马屯于信陵,其余的七万兵马,分屯于西陵峡至夷陵之间的狭长地带,延绵数十里,好生壮观!”

廖化用“壮观”一词,明显是掩饰心中的恐惧。

“诸位将军,陆逊看似势大,但江边地势狭长,他这样布局,明显是在防御,意在防止我军进取宜都。”姜维解释后笑道:“所以,大家不必紧张。”

“大将军,话是如此,可是……我军总共才五万兵马,陆逊志在将我赶回永安,我不可轻敌啊!”

“不必担心,秭归城池坚固,我坚守不出,陆逊就无计可施!”姜维笑道:“廖化、张嶷,你二将引兵三万,在秭归城外当道扎寨,阻止陆逊绕过秭归攻我巴东和巫县!”

“诺!”

在古时冷兵器的战争中,最常见的“攻城”或“攻寨”时,攻击的一方明显处于劣势。并且,进攻方不可能一次投入太多的兵力。因为兵马投入再多也没用,根本就施展不开。

所以,在攻城时,攻击方一般以两千到四千人为一个批次,采用“添油”的方式多次进攻,根本不可能像“指环王”中那样扎堆出现。

姜维这种一城一寨的布局,看似分兵,实则比全部屯于城中更加有利:由于城、寨相隔不远,陆逊不论攻城还是攻寨,姜维都能相互支援;

当然,如果陆逊同时攻击两处,他自身的兵力也会分散,更利于防守的一方;

另一方面,这样的布局,也扩展了自己的活动空间,不会被敌方围困在狭小的城中。当然,陆逊的兵马也不足以围死秭归城。

……

信陵。

“丞相,我来信陵已有多日,为何还是按兵不动?”孙韶不解地问道。

“兵法云:十则围之,五则攻之,倍则分之,敌则能战之。”陆逊不紧不慢地说道:“我也想立刻赶走姜维,但是,他在秭归的部署毫无漏洞,我得另寻他法!”

“丞相,到底有何办法?”孙韶狐疑地问道:“要不……我引一兵,从夷水绕道攻取巴东,断姜维的粮道和后路?”

“再等等,很快就有机会!”陆逊自信地说笑道。

“报……”

“丞相,姜维派使者送书信送来,请问如何处置?”校事进殿问道。

“两国交兵,不斩来使。”陆逊说罢,接过书信,阅读后,又将书信交给其他的将领。

“丞相,姜维……想以我方被俘将领换回宗预?”孙韶不可置信地问道。这个时代的两国交兵,几乎没有“交换俘虏”的先例。

“不错!”陆逊不紧不慢地说道:“宗预出使建业,被我方软禁,一直未将其放回。”

陆逊说罢,未作考虑就给孙权上表,建议他将宗预送到信陵,以换回己方的将领。

成都。

“陛下!正如我之所料:魏国听闻我在大举炼丹,曹叡一口答应了两国的硫磺和硝石交易,他们几乎是以白菜价卖给我方,每都会派出三百人的商旅,将这些物品送到大散关。”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