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诺!”
“蒋琬!朕口述,你给大将军写封信!”
“诺!”
刘闪稍稍整理言辞,然后念道:
“司马老贼,兵犯汉中,形势危急,朕当亲征;将军吴懿,粮草辎重,皆至永安,卿勿后忧;吴国战事,相机而行,或战或退,自行决定;朕在汉中,山路难行,勿需多表,静候佳音。”
书信写好后,刘闪命吴懿顺道带给姜维,这才想起成都虽有一万精兵,却无领兵之将!
向宠虽然武艺高强,却不会排兵布阵,无奈之下,刘闪只好启用蒋舒。
“传令:封蒋舒为平北将军,迅速整顿成都兵马,择日随朕,北上汉中!”
“诺!”
在这个时代,皇帝御驾亲征并不是什么新鲜事。先皇刘备,吴皇孙权,魏皇曹睿,都曾经多次御驾亲征。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鼓舞己方士气,稳定军心和民心,朝臣自然不敢反对。
当然,刘闪决定前往汉中,一是看不惯朝臣的软弱怕事;二来,他想看看传说中的出蜀栈道;再者,刘闪担心魏延脾气火爆,怕他沉不住气率兵杀出,这样必中司马懿之计。
……
有时候,中文的表达方式确实有问题。
比如,刘闪和众臣所说的“固守汉中”,并不是龟缩在汉中城内坚守不出,而是想尽一切办法守住汉中之意。
魏延、马岱和王平进驻汉中之后,学着秦末谋士张良之计,第一时间烧绝了子午道、褒斜道、傥骆道的三条栈道,只留下岐曲的陈仓小道可以通行;
祁山一线,各个险要隘口皆有蜀兵据险把守,魏延、王平也亲自携五千兵马驻守在最前方的大散关。因此,魏军虽然势大,但难以速进汉中。
这几日,刘闪几乎都在练习马术,虽然比不上那些将军或信使,但至少不会被摔下来。
一切安排就绪后,刘闪煞有介事地开始了游山玩水的“御驾亲征”之旅。
……
时间回到几日前,恩施城。
攻打恩施的蜀兵无比勇猛,姜维更是身先士卒,他凭借着个人的勇猛,第一个攻上北门的城头!见到满身是血、杀气腾腾的姜维,城头的吴兵无不惊恐,纷纷弃甲而逃。
陆逊、张承只知道姜维狡诈,却不知道他也是一名猛将!若是早知道这一点,陆逊不可能只派五千兵马驻守恩施,张承也不敢接下这个重任。
从姜维登上城头的那一刻,恩施城的北门注定守不住了。蜀兵陆续登上城头,击溃城头的吴兵后立刻打开城门,数千蜀兵蜂涌而入;
其他三门的吴兵听闻北门已破,全都没了斗志,想逃也无路可逃,只好放下兵器投降。
自古以来,攻城皆是不得已而为之。
此次蜀军共计投入两万多人,由于蜀兵皆勇猛无比,才在一个时辰内攻下恩施城。然而,攻城方毕竟处于劣势,蜀兵也伤亡三千余人。
姜维留下梁虔和两千精兵在恩施,负责救治伤者并招降城中吴兵;自己和张绍、吴班、傅佥三将,引着剩余的一万多兵马,沿着夷水北岸的小道,迅速往长阳方向而去。
……
信陵。
“丞相,据哨探来报,秭归城中仍有三万八千蜀兵,并未见城中兵马出城。”
陆逊点了点头,他总觉得哪里不对劲,谨慎地问道:“恩施城……有没消息?”
“丞相,暂无消息。”
“嗯,甚好!”陆逊点点头说道:“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!本相今日小胜一阵,姜维应该还没看破。”
“丞相,要不……我再继续增兵,尽快吃掉这支蜀军?若让他们给逃了,岂不……”
“哼!逃?他们能往哪里逃?本相从不担心他们能逃掉!”陆逊自信地说道:“他们的逃离路线,只能从长阳、佷山、恩施方向迂回至巴东!恩施城中的张承,必会在本相要求的时间,前往夷水西隘口设下壁垒!届时,蜀军前有阻截,后有孙韶的追兵,我只需半个时辰,就能消灭这股蜀兵!”
陆逊对自己的计策很是满意,但是,他还是觉得漏掉了什么。
陆逊自然不知道,张绍的部队是半夜出城,姜维又是凌晨出发,这两支部队的出城,吴军的哨探并未发现!
因此,在陆逊看来,秭归城中仍有三万八千蜀兵,恩施城也还在自己手中!
……
次日,正午,恩施城东,夷水小道。
廖化、邓芝、张嶷和高翔四将不再往西逃窜,而是列阵等候,大约两刻钟后,孙韶的三万追兵终于赶到。
“久闻四位将军大名!此次,你们中我家丞相之计,已被包围,除非你们能飞过这夷水!”孙韶冷冷地喝道:“如果尽快投降,本将可保你们四镇将军之职!”
“孙将军,你高兴得太早啦!我家大将军已经等你多时了!”廖化哈哈大笑道:“你看看自己的身后吧!”
孙韶疑惑地扭过头,只见后方五里处浓烟滚滚,隐约有喊杀声传来。
孙韶心头猛地一颤,未及发出指令,密如雨点的箭矢和落石已经不断落下,吴兵瞬间就倒下一大片,乱作一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