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3看书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33看书网 > 三国:开局就死了诸葛亮 > 第22章 双桂护墓

第22章 双桂护墓

姜维与陆逊,围绕着秭归斗智斗勇时,刘闪却陷入了沉思。

刘闪记得,自己逃往大散关时,曾短暂地回头看过,司马懿只是被压在马下,应该没有大碍。

但是,据魏国境内的细作来报,司马懿回到长安之后,再也没有出过门,据说他身受重伤;也有情报说他并无大碍,还曾乘坐马车上过朝。

司马懿的伤情很难判断,不过,魏国兵卒之间多有传言,他们都说蜀军会妖法:一股黑烟之后,骠骑大将军就一病不起。

传言越来越烈,魏兵对蜀兵皆有胆怯之心,曹睿下令处斩了一百多人,谣言才逐渐平息。

不论如何,短时间内,魏国应该不会再犯汉中。

回到汉中之后,刘闪始终记得邓艾偷渡阴平之事,他仔细研究了汉中附近的地图,发现自狄道入经阴平、沓中、江油确实可以到成都,这条道完美地避开了阳平关和剑门关。

据史料记载:“冬十月,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,凿山通道,造作桥阁。山高谷深,至为艰险,又粮运将匮,频於危殆。艾以毡自裹,推转而下。将士皆攀木缘崖,鱼贯而进。”

刘闪将重点放在阴平至沓中一线,询问了当地的村民,据说药农李老汉就多次走过那条道。

刘闪寻思着,若情况属实,可以基本推断出邓艾入蜀的行军路线:从阴平至沓中,再经汶山、江油、涪城、绵竹和广汉到达成都。

李老汉本名叫李达,他正是李昭仪的爷爷。

眼前的这位“将军”买树苗之事,应了诸葛亮的预言,刘闪请他带路时,李达一口就答应下来。

有了李达引路,刘闪、向宠和张翼带着几百兵士,仅用四天时间,就从这条小道到达沓中!完全不像史料记载的那么艰难!

“将军,这条小道,我已经走了几十年,就是闭着眼睛也不会迷路!”李达自豪地说道:“前些年,身体硬朗的时候,我只需七天就能走个来回!”

刘闪点点头,指着一处缓坡说道:“这里也要改,把土梯全部铲掉,再另挖几个土梯,将路引到那边的悬崖!”

“诺!”

少时,行至山谷的河边时,刘闪又指着脚下说道:“这里仍有一尺多宽可以通行,这样不行!你们退回的时候,将岸边的小道全部铲掉,做成悬崖。然后……立个牌子,方向指向左侧的山谷。”

“诺!”

张翼又在路上做了标记,然后详细记下刘闪要求的破坏方案。

这样的修改和迷惑措施,张翼已经记下了几百处。若是完全按刘闪的要求去改变,就算百万大军也只能困死在山中。

“李老汉,恐怕……你以后再也不能走这条道,再也不能去采药啦!”刘闪放声大笑道。

“将军,不采就不采呗!反正我已年迈,已经好几年没走过这条道了!再说了,村里也没其他人走这条道!”

“李老汉,你……难道就以采药为生?”刘闪疑惑地问道。

“前些年啊,赋税高!种的粮除了交税也只够自己吃,只能采药换点钱啊!”李老汉攀上一个山崖,气喘吁吁地说道:“现在好多了!多余的粮可以卖钱,再也不用冒险爬山采药啦!”

“李老汉,怎么……你年纪这么大,家里只有孙女?你儿子呢?”刘闪疑惑地问道。

“将军,家妻秦氏早亡,育有三子一女,只是……两个儿子死在了街亭,另一个死在了祁山……唉……”

“啊……”

“不好!”

“卧槽!快救人!”

身旁的兵卒一阵惊呼,很多人回过神时,才发现李达跌到了十米多深的崖下!

几名兵卒赶紧垂下绳梯,待李达被救上来时,已经出气多进气少。

刘闪见其呼吸微弱,面部发紫,凭着基本的常识,很快就能判断出他摔伤了内脏。以现有的医学技术,很难救回其性命。

“昭仪……昭仪……”

刘闪听到他微弱的声音,知道他想见自己的孙女,赶紧命兵士做了个简单的担架,以最快的速度将其送回家中。

此时的李达已经奄奄一息,李昭仪眼看就要失去唯一的亲人,跪在床边哭得死去活来。

“将军!我这一去……将军……你是好人……请帮我照顾……昭仪……”

李达的三个儿子为国捐躯,李达也算是为国阵亡,他的一家,可谓是满门忠烈!

这是李老汉的临终之托,刘闪自然不会拒绝,他表示同意照顾李昭仪后,李达缓缓闭上了眼睛。

次日,几名兵卒将李达下葬。

“张将军,李昭仪在守孝期间,必须保证她的安全,每月给她送二百铢钱,四斛稻米。”

“陛下,李昭仪身为女子,不必为亡父守孝,也不能为亡父守孝!”张翼肯定地说道。

刘闪知道这个年代有守孝的礼制,大致知道在守孝期间,守孝者不得任官、不得应考、不得嫁娶,居官者一律解除职务,必须在家守孝二十七个月。然而,刘闪却没有详细地了解过,自然满脸的疑惑。

“陛下,只有嫡子、嫡孙才能守孝,李昭仪身为女子,她不能为父守孝。”张翼解释道。

“既然这样……那就将她送到成都。”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