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3看书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33看书网 > 三国:开局就死了诸葛亮 > 第43章 犬牙交错

第43章 犬牙交错

“嗖!”

一人坠马倒地,这是被射杀的第四个吴国信使。

姜维冷笑着收起长弓。

陆逊没有猜错,姜维确实攻占了长阳!

……

从春秋战国,一直到现在的三国时代,历史上有许许多多的攻城战。在这些战斗中,攻城方的损失,至少是守城方的三至十倍!

伤亡如此大,仍然要攻城,那么,攻城的最终的目的又是什么呢?

很明显,攻城的目的是为了胜利。

然而,即便攻下一两座城池,就能取得一场战争的胜利吗?这显然不可能!

那么问题来了,打仗为何要攻城?全国那么大,土地那么多,为何要跟一座小小的城池过意不去?难道就不能绕城池,直取敌方腹地?

很多人认为,城池都建在交通要道,能完全堵住敌方行军的道路,这就大错特错了!

绕过某个城池或要塞,直接攻打敌人的后方,历史上也不是没有这种例子。

比如,韩信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,就是绕过了许多诸侯直接攻打敌人的后方,而且效果绝佳;

又比如十几年的襄樊之战,关羽本欲攻襄阳,但因襄阳城池坚固,关羽便绕道攻打一水之隔的樊城,水淹樊城后,吓得曹操差点迁都;

再比如明朝的朱棣,他久攻济南城不下,几乎到了进退两难的地步,但在这个关键的时刻,朱棣突发奇想:“不打济南城了”!

于是,朱棣直接绕济南向南京进发,正是这个看似冒险的举动,让他夺得了皇位。

由此可见,绕过城池这一招确实有效!不过,这却存在着极大的风险。稍稍一想就能明白,如果绕过城池直取敌人的后方,很容易被敌方前后夹击或瓮中捉鳖,一不小心便会万劫不复。

诸葛亮素来行军谨慎,从来不肯弄险,正是基于这样的万全考虑,他才否定了魏延的“子午谷奇谋”,而姜维则完全不同。

在姜维的“二分天下”之计里,前期对吴国的作战中,他的目标不是某一座特定的城池,也不会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,而是尽可能地消耗吴国的战力和国力。

正是因为战略方向的不同,姜维才敢率两万兵马,大胆地绕过吴军重兵把守的信陵,路过空虚的宜昌和宜都而不入,转而攻取空虚的长阳城。

陆逊意识到这一点,他不敢多等,急忙与全琮领着兵马往东而去,希望能夺回长阳城。

“丞相,前方有一道蜀军的壁垒,唯有将其攻破,我才能继续往东逼近长阳!”全琮谨慎地说道。

陆延踮起脚尖望了望,失望地说道:“父亲,这座壁垒的后方,好像也有石头和树木阻住去路,就算我攻下这个壁垒,恐怕也到不了长阳,还可能被隘口处的蜀军伏击啊!”

陆逊也有些犹豫,他既未下令攻垒,也未下令撤军。

“父亲,你怎会如此大意?为何没有派兵守住长阳?也没有守住这些隘口?”陆延不解地问道。

陆逊瞥了一眼陆延,没有吭声。

“世侄,这并非陆相大意,而是姜维太过大胆!”全琮解释道:“姜维从信陵、宜都绕道而来,这实在是自寻死路!他如此不按常理,实在让人防不胜防啊!”

“后退两里,沿小道扎寨!”陆逊面无表情地命令道。

“丞相,不攻蜀军壁垒,如何能取长阳?”全琮犹豫着问道。

“纵然姜维取了长阳,暂时断我回宜都之路和粮道,但他毕竟是绕我三座城池轻装而来!他的粮草无法获得补充,几日内必溃!”

“丞相的意思是……”全琮疑惑地问道。

“不必着急!”陆逊冷冷地说道:“在夷水以东,我在此地扎寨,与信陵、宜昌、宜都三城配合,已经围姜维于长阳;在中路,我与大将军又困蜀军于佷山;只要我西路的潘濬、陈表死守恩施,再有吕壹守住西线的壁垒,我粮草就能获得被充;只需几日,被围的两路蜀军将不攻自溃!”

“丞相所言极是!”全琮心悦诚服地赞道:“我一直以四万兵马威胁秭归,虽然没料到姜维敢绕道来取长阳,但他确实是自寻死路!”

……

长阳城中。

“大将军,我虽以两万兵马取了长阳,但我只有三日粮草,无法获得补充;况且,我再无法从原路返回,这该如何是好?”傅佥很是忧虑地问道。

“傅将军,只要陆逊不怕饿死,我又何必忧虑?”姜维平静地笑道:“将军,你看!这湍急的夷水,根本不适合行船,吴军的船队绝不可能逆流而上,陆逊的粮草无法从夷水获得补给!”

“大将军说得没错!”张绍满不在乎地笑道:“陆逊屯于夷水的大军也将粮尽,他的运粮队必从长阳经过!陆逊肯定比咱们先饿死,哈哈哈!”

“话是如此,不过……我虽占了长阳,虽然阻断了陆逊东线的粮道,但是……陆逊还可以从西线的恩施方向运来粮草,我肯定耗不过他啊!”傅佥仍有忧虑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