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3看书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33看书网 > 三国:开局就死了诸葛亮 > 第68章 后院起火

第68章 后院起火

建安24年(公元219年),刘备自称汉中王,定治所于成都,欲留一大将坐阵汉中,众臣都以为张飞会担此要职,刘备却执意选择了魏延。

当时,刘备大会群臣时问道:“今委卿以重任,卿居之欲云何?”

魏延答道:“若曹操举天下而来,请为大王拒之;偏将十万之众至,请为大王吞之。”

刘备听后自然十分满意,群臣也为魏延这番话而震惊,纷纷赞其雄豪。

就事论事,魏延勇猛过人,对刘备极为忠诚,刘备对魏延的信任,甚至超过了“五虎上将”中的赵子龙。

确实,魏延也没有辜负刘备的信任!

如果从建安十六年刘备入川时算起,魏延已为大汉效力二十三年!自诸葛亮北伐起,更是屡立战功,其间提出了著名的“斜谷奇谋”,也提出了后世仍在争论的“子午谷奇谋”,他在北伐时期也曾斩曹遵,破郭淮,斩王双,魏兵仅闻其名就先惧了三分。

刘闪在大散关与魏延见过一次,他给刘闪的感觉就是性格孤傲,不善于与人交往,有着强烈的杀敌立功意愿。当时,刘闪暂时稳住了他急于建功的欲望。

自姜维与司马懿开战以来,魏延几次上表,向刘闪陈述魏国当前的状况,多次请兵出散关攻打魏国的雍、凉二州。

魏延在奏表中说的全是实情:魏国的主力部队多集中在荆州的南郡和徐州、扬州等地。据细作来报,魏国的雍、凉二州极为空虚。

刘闪考虑到姜维的“二分天下”大计,不敢在节骨眼上出岔子,于是巧妙地打了个太极:他给魏延的回信中,令让他赶紧操练兵马,随时听候调遣。

然而,刘闪和魏延都没想到,这封信发出不到一个月,刘闪突然收到了姜维的密信,他在信中详细地分析了当前的局势:

魏国号称百万大军,能随时调动的不过四十来万:其中有三十万正在分两线对吴用兵,其余十万需要防备羌、胡、乌桓、鲜卑和摇摆不定的公孙一族。

吴、蜀两国达成交易,以司马懿退兵换取交趾郡,以五十万斛粮饷换取襄阳城,就是姜维准确地看到了魏国强大背后的诸多隐患,从长远考虑才与吴国暂时结盟。

姜维也知道魏延急于战场立功,所以他给刘闪的密信中,细致地规划了魏延出散关的时间、进攻路线、退兵方式等一整套计划。

雍、凉二州确实空虚,魏延也不负众望!

当夜,魏延先用刘闪留下的两枚土炸弹,轻易地撬开了陈仓的城门,斩魏卒三千人;偷袭成功后,魏延又领着大军势如破竹,连克凤翔、岐山、扶风、郿县,一路东进,如入无人之境,剑指长安。

“陛下!蜀将魏延领兵犯境,他的大军很快就到长安城下,请陛下速速决断!”

“陛下,魏延兵进神速,势不可挡,恐长安不能保也!请陛下速速发兵,坚守潼关和武关,先阻魏延东进!”

“陛下,蜀兵突然犯境,我大军却在合肥、襄阳一线,满宠和司马懿皆无法立刻赶回,朝中已经无将可派,这该如何是好?”

“陛下,臣以为,若要阻蜀军东进,我必须暂时弃守长安!”曹爽郑重地说道。

“哦?大将军有何建议?”曹爽终于开口发言,曹叡心头大喜,赶紧问道。

“陛下,臣以为,可派镇西将军郝昭之子郝凯、武卫将军曹训为将,各领三千兵马,分别死守潼关和武关,再令司马懿迅速回师驰援!”

“好!就依大将军之意!”

曹叡依计而行之后,心头仍有疑惑,赶紧问道:“陈仓城池坚固,如何被魏延所破?”

曹叡问罢,朝中众臣皆吱吱唔唔,语焉不详。

当初,司马懿总督雍、凉兵马,他自然知道蜀军出大散关后,如果要东进,魏国将无险可守。

因此,在魏太和二年(公元228年)时,司马懿为阻止蜀军出散关后迅速东进,派郝昭和王双修筑了陈仓城。

陈仓的城池并不大,但郝昭守城有方,他主持修建时,竟然破天荒地在城内加筑了第二道防御墙!诸葛亮第二次北伐时,郝昭仅用1千兵马,就轻易阻住诸葛亮的五万大军!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