郭淮领着兵卒轻装上山,这一路走来,他们发现了好几名魏国哨探和先行部队的尸体。
郭淮立刻警惕起来,令兵将缓缓上行,同时将这一情况报知司马懿。
快到半山腰时,突然一队蜀兵从山上杀来,魏军一阵慌乱,不过并未撤退。这些兵卒在郭淮的指挥下,立刻转入防御,蜀军发出一阵零星的箭雨后猛冲过来。
双方接战不久,郭淮很快就发现,这股蜀兵不足五百人。魏军士气大振,在郭淮的指挥下有条不紊地由防御转为进攻队形,蜀军冲杀一番后狼狈退走。
蜀兵已经退去,郭淮担心中了蜀军的埋伏,令士卒原地休息,立刻派人向司马懿报告并等待指令。
“都督,郭将军派人来报,他们在山上遇到蜀兵的伏击,询问是否继续前行!”
“蜀军伏兵有多少人?”
“都督,应该不到五百!”
“这就对了!”司马懿自信地说道:“不必紧张,令郭淮继续前进!”
“都督,荆山丛林密布,只有一条小道可以通行,若蜀军在险要之地设伏,恐怕……”
“哼!姜维这是欲盖弥彰!”司马懿笑道:“若是郭淮没遇上这股蜀兵,本都督必会令他退下山!姜维故意以兵卒袭扰,就是想阻我上山!既然郭淮在山间现在发现了我军哨探的尸体,这足以说明山上的蜀兵已经溃败!令他放心前往便是!”
“诺!”
郭淮收到司马懿的指令后没有犹豫,继续率队沿小道小心地前行,直到傍晚时安全地登至顶峰,确实如司马懿预料的一样,荆山之上,再无蜀军埋伏。
司马懿暗自兴奋,庆幸自己选择了正确路线!只要大军越过荆山,到了南漳城就能获得补给,撤回襄阳之路就畅通无阻。
次日晨。
“传令:徐质、戴陵,引一万兵卒先行,其间砍伐杂枝,整平小道,为我骑兵部队开辟道路。”
“诺……可是……”徐质试探着问道:“都督,士卒已经饿了一夜,他们还用过早膳,末将担心……”
“告诉麾下的将士,就说……蜀兵很快就要追来,只有越过荆山,赶到南漳城才能安全,等到那时才能用膳!”
“诺!”
徐、戴二将得令后,只得领着饥肠辘辘的兵卒上山,这些兵卒本就累得气喘吁吁,哪还有力气去整平道路?他们敷衍了事一番,就匆匆下山往南漳而去。
荆山脚下,蜀军突然锣鼓喧天,喊杀不止,司马懿令陈泰引一万骑兵断后,自己引着剩余兵卒和众将往山上而去。
山下的蜀军并不急于进攻,只是排出防御队形缓缓地逼近,奉命断后陈泰也不与之接战,只是排好冲击队形,阻断蜀军上山之路。
直到傍晚,魏军的步卒全部撤离后,陈泰这才下令撤退。
此时,饿了一天一夜的兵卒如蒙大赦,一窝蜂地退往山上,毫无阵形可言。当然,在这山上,他们也排不出任何阵形。
荆山上,岐曲的小道仍然狭小,根本不适合大队的骑兵通行,蜀兵一窝蜂地猛攻上山,二百多把蹶张弩大显神威,密集的标枪从天而降,近千名手执连弩的蜀军,全都在争先恐后地寻找猎杀的目标。
眼看天色已晚,山路更难行,身后又有大批的蜀兵穷追不舍,这些魏兵赶紧弃掉自己战马,沿着小道急速行军,希望能逃脱蜀军的追杀,希望在饿死之前赶到南漳城。
此时,蜀军没有追赶魏军败逃的兵卒,而是四处收集散落的战马。
直到天黑时分,竟然得到九千多匹战马,姜维和赵广乐得合不拢嘴。
“大将军果然妙计!这批战马来得毫不费功夫,哈哈哈!”
“唉!若是遭遇魏国骑兵,我步卒将无半点优势!”姜维无奈地叹道:“在这段时间里,我与魏军交战时,我处处小心谨慎,就是在避开与魏国的骑兵交战!今,得到这匹战马,我大汉终于可以组建骑兵了!”
“大将军,你故意撤走荆山上张绍和傅佥,煞费苦心地将魏军诱骗荆山,也放弃了多次重创魏军步兵的机会,如此大费周章,就为了得到这批战马?”赵广不解地问道。
“诸位将军都知道,骑兵的速度快,冲击力强,适合长距离奔袭或迅速地迂回。在中原地区,或其他地形辽阔的地方,这种先天的优势,任何兵种都无可匹敌!”姜维诚心地夸赞道,但很快又遗憾地说道:“我大汉地处西南,多是崇山峻岭,没有大量繁育战马的条件!因此,我与魏国在关中对阵时,我将处处被动!”
“大将军!末将……”赵广欣喜地说道:“末将随父亲征战时,学到许多骑兵对战技能……”
“放心!我大汉多以步卒为主,懂得骑兵战法的将领不多!以后,我大汉的骑兵,就由你兄弟二人统领!明日晨,你可引兵两千,将这批战马送往临沮。”
“多谢大将军!”
或许只有姜维才知道,前几日赵统和赵广两兄弟打赌,让赵统抢走了那两千多匹战马的领兵权,赵广因此郁闷了好几天!
岂知才过了几日,立刻就得到九千多匹战马,赵广如何能不欣喜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