雍州。
司马懿令五丈原外围的魏军逐步缩小包围圈,故意留空前往褒斜道的路线,然而,姜维并不打算撤离五丈原。
五丈原,并不像北原那样一马平川,这里地形突起,四周低矮,屯兵其上,易守难攻。因此,诸葛亮第六次北伐时,就将自己的大本营设置在此。
面对十四万魏军的重重包围,眼前已有一条撤回汉中的通道,姜维为何要死守?他为何还不撤退?
埋伏在褒斜道的陈佐、陈坦的三万大军连等两日,仍然没有等到从五丈原撤来的姜维。
“都督,姜维身陷重围,却始终不退,这究竟为何?”曹叡疑惑地问道:“莫非他知道斜谷有诈?”
“陛下,姜维应该没有识破!我可再耐心等待。”
“都督,你何以肯定?”
“陛下,我伏于斜谷的兵马,已经放走了两万探路的蜀军,也放回了蜀军的哨探,姜维必不会对斜谷起疑。”司马懿肯定地说道。
“既然姜维不知道褒斜道有埋伏,他为何还不退?”曹叡再次表达出疑惑:“难道,姜维是在等什么?难道他在等待援兵?”
“陛下,姜维等不到援兵。”司马懿自信地说道:“前后共有7万蜀兵渡过黄河,其中只有两万骑兵,他们面对的是八万胡人骑兵,几乎没有取胜的可能!就算他们侥幸得胜也会元气大伤!就算他们能撤回雍州,我在陈仓还有重兵把守,并且还有骑兵屯扎,这支残兵连汉中都难回,岂能来援姜维?”
司马懿说的话确实是实情,曹叡没再说话,司马懿又说道:“陛下,姜维在雍州,只剩五丈原和陈仓的两万多兵马,他们全都在我的重围中,陛下可静待佳音。”
凉州。
关索、罗宪领兵赶到张掖时,赵广和赵统早就领兵西去;魏延领着步卒迅速打扫战场,获得了一万多匹战马。
前几日,赵广、赵统、牛金和夏侯霸相继来援,魏延终于得以脱困。魏延也意识到,在这辽阔的高原草地,匈奴和鲜卑的骑兵来无影去无踪,唯有骑兵才能与之正面相抗!面对胡人的骑兵,步卒除了防御之外,很难充当进攻的角色。
因此,魏延很自然地看上了这批战马。
魏延几乎未作犹豫,迅速抽调步卒,经过三天的强化训练,一支一万五千人的弓骑兵初具雏形。
此时,关索率领的步卒经过多日的强行军,兵卒全都疲惫不堪。有鉴于此,魏延让关索引兵进入张掖城暂时休养,自己则与马岱、王平一起,率领这支刚刚成形的骑兵一路西去。
次日晨。
这支新编的骑兵刚刚接近羌郡,一支千余骑的兵马迎面冲来,一看就是胡人的骑兵。
马岱正要列阵备战,这支部队却折向北而去。魏延急着去救援赵广和赵统,于是令大军继续前行,令王平率1千弓骑前去追赶。
越是靠近羌郡,刺鼻的血腥味越发浓郁,前方渐渐出现许多尸体,其中既有胡人,也有蜀军。
这里,既有受伤的战马倒在地上嘶鸣,也有散落的战马在草地上安静地觅食,却没有见到一个活人。
前方,就是羌地,大汉铁骑刚刚战斗过的地方。
初升的朝阳洒在草地上,晶莹的露珠闪烁着五彩的光芒,金黄的麦穗迎风摇曳,远处的雪山沐浴着晨光,不时有神鹰在头顶掠过。
如今,这里不再是羌地,而是大汉的羌郡!是大汉最西边的疆土!
江山如画,壮美如诗,却无半点生气。
“魏……将军……”
有气无力的声音传来,魏延急忙扭过头,看清那人的脸庞后,赶紧跳下马。
“卧槽!你早点吱一声不行吗?被马踩死咋办?你父亲的一世英名,还要不要了?”
“胡人”并非是某个特定的民族,而是当时所有异族的统称。历史上的“五胡”是指的南匈奴、鲜卑、羌、羯、氐。其中的“羯”最为凶狠残暴,据说出征从不带军粮,而是以汉人的血肉为食!说到残暴,除羯之外,匈奴次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