司马懿正要说话,姜维又说道:“国仕无双。魏国已经有你和曹爽,能有我姜维立足之地?”
“将军放心!”曹叡听出了姜维的弦外之音,正色说道:“将军,你只要能弃蜀归魏,朕可以保证:只要朕在位一日,在我大魏,朕居第一,你居第二!”
“陛下,此言是否当真?”姜维似有期待地问道。
此时,司马懿、廖化和张嶷都捏了一把汗。
“朕乃大魏之君,即已应允,绝不食言!”
“既然如此,我有两个条件,不知陛下能否应允?”姜维淡淡地说道。
“只要将军愿为大魏效力,只要朕能办到,别说是两个条件,就算百个,千个,朕必当满足于你!不论刘禅给你承诺了什么,朕皆可十倍给你!”
“陛下诚心待我,姜维感激不尽!”姜维拱拱手行礼,然后说道:“我的两个条件,其实很简单。”
“将军,但说无妨!”曹叡欣喜地说道。
“大将军……”
廖化和张嶷满脸惊恐,仍被姜维挥手止住。
“陛下,我的条件很简单,第一:将三千万斛粮饷、10万匹战马送至大散关;第二:把司马懿和曹爽绑到我军寨前!”
“你……姜维!休得口出狂言!”司马懿大怒道。
“哼!”曹叡恨恨地拂袖而去。
曹叡明白,自己被姜维戏弄了!
曹叡为招降姜维,确实拿出了足够的诚意。
不论站在姜维的角度,还是站在其他人的角度,如果抛开个人的偏见和两国相争不谈,客观地来说,曹叡确实是一代明君,足以让朝中文武死心塌地地追随。
然而,不仅仅是曹叡,就算蜀中的文武大臣也不明白,姜维之所以对大汉死心塌地,除去诸葛亮的赏识和刘闪的知遇之外,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:魏、蜀、吴三国之中,唯有刘闪才有“大汉万年”的远大抱负!
以姜维之才,曹叡或孙权都会信任,都会以重任相托。但是,唯有刘闪对姜维的信任,超越了普通的君臣、朋友或是兄弟,唯有刘闪是以“大汉复兴”的重任相托!
姜维不在意自己是大将军还是卫将军,或是小小的偏将军,也不在意自己的妻女住在茅屋、皇宫还是将军府。唯愿此生侍奉有抱负的君王,尽自己毕生所学,“了却君王天下事,赢得生前身后名”!
若能如此,为臣子者,为将帅者,此生足矣!
曹叡,孙权,包括刘闪,又有谁懂得姜维之心?
次日。
司马懿又派出兵马来到寨前辱骂挑衅,姜维对此充耳不闻。兵卒回报说,姜维正在帐外的桌边,跟廖化、张嶷研究兵法。
司马懿听闻此事,饶有兴趣地来到姜维寨外,在盾牌兵的掩护下靠到寨栏边,仔仔细细地观察了许久,仍旧一头雾水。
从姜维和廖化、张嶷的表情来看,三人确实在研究一些奇怪的东西,但司马懿能确定,那并不是奇门阵法。
蜀军并未放箭,司马懿也就不着急,仔细地侧耳倾听,隐约听到他们在说“三万”、“七万”、“输了”等言语。
司马懿心头猛然一紧,急忙派出探马,要求他们密切注意凉州方向的动静。
做完这些,司马懿仍然不放心,他再次缩小了外围的包围圈:现在的五丈原外围,十四万魏军营帐密集地交错在一起,根本分不出各营、各部的清晰建制。
如此密集的魏军包围五丈原,司马懿相信,就算姜维真的长了翅膀,他也飞不出自己的包围圈。
--
作者有话说:
PS:因此书主要以兵法斗智为主,为了不出现逻辑上的硬伤,排骨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,写作速度确实无法提高,请大家多多谅解!正是由于本书逻辑性强,建议大家不必每日追读,多章连接起来看更好一些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