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3看书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33看书网 > 三国:开局就死了诸葛亮 > 第115章 文钦的困惑

第115章 文钦的困惑

姜维跟魏延不同,哪怕是普通的兵卒他也愿意招降,更何况是领兵的将领,就算刘闪不说,他也会以礼相待。

文钦本是文稷之子,建安24年(公元219年)魏讽谋反,文钦受到牵连被下狱治罪,按律应当处死。不过,曹操念他是部将文稷之子,所以就赦免了他。

自此以后,文钦的仕途一直不得志,他表面上受到司马懿的重用,却始终只是个偏将,就算立下战功也没能得到升赏。

“文将军……”

“大将军无需多言,你想说的话,我已经知道,我不会投降!要杀要剐请随意!”

姜维有些郁闷,自己本来准备好了一整套的说词,却被他的第一句话就给封死了。

姜维也不气妥,不再提招降之事,于是随便找了个其他的话题:“不,文将军误会了!近日闲来无事,考虑到你我皆是领兵之将,今日席间,想与文将军探讨一下“为将之道”罢了。”

“知莫大乎弃疑,行莫大乎无过,事莫大乎无悔。事至无悔而止矣,不可必也。”文钦面无表情地说道。

“这乃荀子的为将之道,文将军博学,伯约佩服!文将军,请!”姜维举杯与文钦对饮,放下碗酒后接着说道:“不过,文将军说得太过笼统。依我看来,为将之道,当先治心,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,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,然后可以制利害,可以待敌。”

文钦从没听过这样的话,他慢慢咀嚼着姜维的话,姜维并没理会他,继续说道:“凡兵上义。不义,虽利勿动。非一动之为利害,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。夫惟义可以怒士,士以义怒,可与百战……”

这些话,其实姜维也从没听过。他也是从刘闪口中听说的,他觉得非常有道理,刘闪诵读时便默记于心。

姜维刚刚背诵到此处,文钦果然上了钩,他打断姜维的话说道:“既然你也知道“凡兵上义。不义,虽利勿动”,为何还要兴无名之师犯我大魏疆界?此乃“义”呼?”

“自高祖皇帝立国至今,我大汉历经四百余年的兴衰荣辱,鼎盛时曾威加海内,震慑八方。曹丕篡汉暂且不提,他受禅于汉帝,却勾结匈奴鲜卑,枉顾汉人百姓的存亡,此乃“义”乎?”

文钦刚要争辩,姜维抢先继续说道:“我昭烈皇帝于西川继承汉统,当今圣上更是励精图治,富国强民,外抗异族,内安百姓,此非“不义”乎?我以正义之师讨不义之邦,此乃顺天应命,何来“不义”之说?”

“这不过是你的片面之辞罢了!“义”或“不义”,并非由你我而定!”

“哦?那依文将军之意,应该由谁来定?”

“说句不怕掉脑袋的话:“义”或“不义”,并非天子君王而定,更非你我而定,应当由当今百姓来定!由后世的胜者而定!”

“将军之言甚是!你我皆各为其主,至于谁“义”谁“不义”,恐怕你我等不到后世的裁决。既然这样,那就依将军之言,由当今百姓来定,你看如何?”

文钦疑惑地盯着姜维,满脸皆是不解,姜维又喝了一大碗酒后说道:“文将军长年身处魏国,自然了解魏国百姓的疾苦;如今,将军身在汉中,那就请将军四处逛逛,看看我大汉百姓的民风,与你魏国的百姓有何不同,不知将军意下如何?”

姜维从一开始就处处设套,文钦这才发现了姜维的企图,可惜已无法拒绝,考虑到四处逛逛也好,于是点头应允。

近十几年来,从来没有魏国的兵将能进入汉中,魏国人自然不了解蜀中各地的民情。

在文钦的眼中,诸葛亮多次对魏国大举用兵,可谓是穷兵黩武,以蜀中这一州之地,定然难以支撑,应当是饿殍遍野,民不聊生的景像。

经过几日的走访,汉中各县的百姓都在忙着秋播,田间鸡犬相闻,每个百姓的脸上都洋溢着欢笑,这种欢笑间,带着难以言喻的自豪和期待。

汉中,既是大汉北疆的重城,也是蜀军对魏作战的大后方。在汉中城里,根本见不到魏国百姓那种对战争的恐惧;在这里,普通的百姓不仅不惧怕官兵,还主动给休养的伤兵送来草药、面饼或鸡蛋等慰问品。

文钦询问过多个百姓,问他们为何不怕“抓丁”,那些百姓误以为文钦是刚刚迁来的羌人,争先恐后地给他讲解“全国百姓免征赋税”的新政,却没提“抓丁”之事。

百姓没提,文钦却能亲眼所见:汉中城里,不仅没有四处“抓丁”的官兵,百姓还天天往治所跑,询问当地的官员何时能恢复征兵,这种情况,在魏国绝不可能发生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