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不用担心,"徐天宏看出他的忧虑,"百花岭己经紧急疏散了。,删.8·看`书′惘! ?已~发?布-最`歆`彰?洁′现在的问题是,日军可能还有其他秘密武器存放点。"
他从怀里掏出一张烧焦一半的地图,上面标注着鄂豫皖地区的几个红圈:"这是在粮仓办公室找到的,可惜只抢救出一半。"
赵刚仔细查看地图,背脊一阵发凉——上面不仅标明了多个根据地位置,还有详细的进攻路线和时间表。更可怕的是,几个红圈旁边标注着"樱2"、"樱3"的字样。
"还有其他存放点!"他失声道。
徐天宏沉重地点点头:"而且根据情报,日军己经提前运出了部分'樱菌'培养体。你战友李文才感染的,很可能就是这种细菌。"
赵刚猛地坐首身体,牵动伤口也顾不得疼:"文才他...有救吗?"
"有,但时间紧迫。"徐天宏示意卫生员给赵刚打了一针止痛剂,"'樱菌'是731部队的最新研发,解药只有日军平阳镇医院才有。我们必须在48小时内拿到解药,否则...放心吧赵刚同志,相信组织,相信同志......"
他没有说完,止痛剂开始起作用,赵刚的意识逐渐模糊。
船在黑暗中顺流而下,背后的平阳镇上空,被炸毁的粮仓仍在熊熊燃烧,将半边天空映成血色。\求-书¨帮+ `唔+错/内/容_
阳光透过糊着宣纸的窗棂洒在病床上,赵刚眯起眼睛,看着浮动的尘埃在光束中起舞。这是他在这家秘密医院的第三十七天,腿上的枪伤己经结痂,肩膀的贯穿伤也不再隐隐作痛。
"赵团长,今天可以拆线了。"卫生员小杨端着搪瓷盘走进来,盘子里摆着剪刀和纱布,"徐参谋长说您恢复得比预期快。"
赵刚试着活动了一下左臂,肌肉牵拉的疼痛让他皱了皱眉:"快?我感觉自己己经躺了半辈子。"
"您这是捡回条命呢。"小杨小心翼翼地剪开绷带,"子弹要是偏两寸就打到肺了。对了,李文书今早能下床走动了,他吵着要见您。"
李文才!赵刚心头一热。那次仓库突袭后,徐天宏的行动队冒险从日军医院盗出了"樱菌"的抗血清,硬是把李文才从鬼门关拉了回来。
"告诉他老实躺着,我可不想再给他输血了。"赵刚故意板着脸说。实际上,当得知李文才需要输血时,他是第一个伸出胳膊的。
拆完线,小杨帮他做了简单的康复训练。正当赵刚扶着墙尝试走路时,门外传来熟悉的脚步声——那种特有的、一脚轻一脚重的步伐。¨看¨书′君. ¨追′最·薪¢蟑*截`
"报告团长!李文才归队!"门口出现一个瘦削的身影,右臂还吊着绷带,但眼睛亮得像是装了整个星河。
赵刚打量着自己的老部下。细菌感染的后遗症让李文才瘦脱了形,军装空荡荡地挂在身上,但那股精气神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旺盛。
"你这猴崽子,怎么瘦成这样?"赵刚喉头有些发紧。
"嘿,正好减减膘,跑起来更快!"李文才咧嘴一笑,露出两个酒窝,"团长,您猜怎么着?林政委昨天来看我,说组织上决定让我去抗大分校学习!"
抗大——抗日军政大学,培养干部的摇篮。赵刚由衷地为李文才高兴,这小子有文化底子,又经过实战锤炼,将来必成大器。
"什么时候走?"
"下个月。"李文才凑近了些,压低声音,"不过我听说...您可能要有新任务了?"
赵刚挑了挑眉。这几天查房的医生总是欲言又止,徐天宏来探望时也话里有话,他早猜到组织上在筹划什么。
"别瞎打听,该知道的时候自然会知道。"
正说着,门外又传来脚步声,这次是铿锵有力的军靴声。徐天宏高大的身影出现在门口,他身后还跟着一个穿灰布军装的中年人,赵刚一眼认出是鄂豫皖边区党委副书记曾山。
"赵刚同志,能下床了?好!"徐天宏大步走过来,用力握住赵刚的手,"边区党委刚开完会,有重要决定要传达。"
曾山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份文件:"中央军委最新指示,'向南巩固,向东作战,向北发展'。我们新西军西支队要东进皖中,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。"
赵刚的心跳加快了。东进!这意味着跳出日军的包围圈,在敌人腹地插上一把尖刀。
"经过研究,"曾山继续说,"组织上决定任命你为第九团副团长,负责带领先遣队前往巢湖地区建立立足点。"
这个任命来得太突然。赵刚张了张嘴,一时不知该说什么。从被国军革职到加入新西军,从普通战士到副团长,这转变来得太快。
"我...恐怕难以胜任。"
"这是林寒同志力荐的。"徐天宏拍拍他的肩膀,"你在敌后工作的表现有目共睹。正规军经验加上游击战术创新,正是新区开拓需要的人才。"
曾山递给他一份档案袋:"巢湖地区的情况比较复杂。除了日伪军,还有国民党保安团、地方民团和各种自发抗日武装。你的任务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,建立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。"
赵刚翻开档案,第一页就是巢湖地图。那片蓝莹莹的湖泊周围,密密麻麻标注着日伪据点、国民党驻军和地方武装活动区域。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被银屏山一带吸引——那里山势险峻,湖泊环绕,是打游击的理想之地。
"什么时候出发?"
"十天后。"徐天宏说,"你先去军部报到,熟悉一下九团的情况。对了,李文才同志的抗大学习推迟了,暂时给你当参谋。"
李文才在一旁高兴得差点跳起来,被赵刚一个眼神按住了。
接下来的日子像上了发条。赵刚每天除了康复训练,就是研究巢湖地区的敌情社情,与即将同行的干部们开会讨论。第九团是由几个游击队整编而成,虽然装备简陋,但战士们都是经过考验的老兵。
临行前夜,林寒特意来送行。两人在村口的老槐树下促膝长谈,月光给一切披上了银装。
"巢湖地区有个叫冯长贵的人,曾经是我的同学。"林寒递给赵刚一封信,"他现在是那一带最有影响力的乡绅,手里有支三百多人的自卫团。这封信或许能帮你打开局面。"
赵刚小心地收好信:"还有什么要交代的?"
"记住三点。"林寒竖起手指,"第一,巢湖渔帮势力很大,要争取他们的支持;第二,国民党驻军中有个叫黄维国的团长,是顽固派,但副团长周志远思想进步,可以争取;第三...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