离开咖啡馆后,俞明远没有首接回日军情报部的宿舍,而是绕道去了圣索菲亚大教堂。/x~t,i¨a~n\l*a`i/.`c/o,m·他在忏悔室里静默了十分钟,确认没有被跟踪后,从暗格中取出一把微型手枪和几份伪造证件——这些都是"夜枭"的保命工具。
"夜枭"是他在抗联的代号,而表面上,他只是一个精通日语、俄语的中国翻译官,深受日军信任。这种双重身份让他如履薄冰,却也给了他最好的掩护。
回到宿舍,俞明远从床底下拖出一个上锁的小皮箱。打开后,里面整齐地摆放着各种日文书籍和笔记。他抽出一本《日本建筑史》,快速翻阅到标记处——那是关于军事要塞设计的章节,旁边密密麻麻写满了他的批注。
他必须尽快熟悉要塞设计的基本知识,为即将到来的"偶遇"做好准备。
一周后,哈尔滨火车站。
俞明远穿着笔挺的日军制服站在月台上,身旁是几位情报部的军官。他们是来接从新京(长春)来的参谋本部特派员,但俞明远的注意力全在另一侧——松本健一正焦急地等待从东京来的女儿。
火车喷吐着白烟缓缓进站。俞明远一边应付着同僚的谈话,一边用余光观察松本那边的情况。当一位穿着西式套裙、拎着皮箱的年轻女子走下火车时,松本健一激动地迎了上去。
那就是松本绫子。与照片上的和服形象不同,现实中的她更显干练,短发齐耳,步伐坚定。俞明远注意到她随身携带的皮箱上贴着"东京帝大-建筑学会"的标签。
机会来了。
两天后,关东军司令部为参谋本部特派员举办欢迎晚宴,作为翻译官的俞明远自然出席。而松本健一作为要塞设计专家也被邀请,还带上了女儿。*6_妖~墈.书\罔′ ,唔?错·内¨容!
宴会厅内将校云集,觥筹交错。俞明远端着酒杯,看似随意地游走在人群中,实则一步步向松本父女靠近。
"......所以我认为,虎头要塞的东侧防御还有改进空间。"松本健一正与几位军官讨论,"特别是针对苏联可能的重型坦克......"
"父亲,在宴会上谈工作不太合适吧?"松本绫子轻声提醒,同时为父亲斟满清酒。
俞明远看准时机,用流利的日语插话:"松本教授,您女儿说得对。这么美味的清酒,应该专心品尝才是。"
松本健一转头,看到身着军装的俞明远,略显惊讶:"您是?"
"关东军情报部翻译官俞明远,久仰教授大名。"俞明远微微鞠躬,"我在东京留学时曾听过您的讲座,关于中世纪欧洲城堡与现代军事工事的比较,令人印象深刻。"
这个谎言编得天衣无缝——俞明远确实在东京留过学,但从未听过松本的讲座。不过他对欧洲城堡的研究却是实打实的,足以应付可能的深入讨论。
松本健一果然露出笑容:"没想到在满洲还能遇到知音。俞君的日语说得真好,几乎听不出外国口音。"
"您过奖了。"俞明远谦虚地说,然后转向松本绫子,"这位一定是令爱了?听说您也是学建筑的?"
松本绫子礼貌地点头:"我在东京帝大跟随山本教授研究东方军事建筑。俞先生对建筑也有兴趣?"
"只是业余爱好。"俞明远微笑,"特别是对虎头要塞这样的现代工程奇迹充满好奇。"
话题自然而然地转向了虎头要塞。¨s′o,u·s+o-u`2\0-2`5+.?c¨o*m?在酒精的作用下,松本健一的话渐渐多了起来,虽未透露具体细节,但谈了不少设计理念。俞明远认真倾听,偶尔提出专业问题,让父女俩都对他刮目相看。
宴会接近尾声时,松本健一己经喝得微醺。俞明远主动提出送他们回住所。
"真是太麻烦俞君了。"松本绫子搀扶着父亲,向俞明远致谢。
"举手之劳。"俞明远帮他们叫了汽车,并细心地为松本教授披上大衣。
在车上,松本绫子突然问道:"俞先生为什么选择为日军工作?"
这个尖锐的问题让俞明远心头一紧,但他早己准备好答案:"为了东亚共荣。日本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秩序,作为中国人,我希望为自己的国家寻找一条更好的出路。"
这个标准答案似乎让松本绫子满意,她点点头:"父亲常说,建筑无国界,但建筑师有祖国。俞先生的选择很勇敢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