吴境,建平郡,秭归城。
“报……”
“大将军!巴东城被三万吴兵围困,领兵者是吴将潘濬!”
姜维未动声色,示意报信的校事退下。
“三万?哪路兵马?从何而来?”廖化闻之大惊,迫不及待地问道。
“大将军,长江水道,在永安至信陵一线弯多水急,吴军很难用战船逆流而上;三万大军,能在一夜之间围我巴东城,末将以为,吴军应该是从建始方向而来!”张嶷疑惑地说道:“如此大的兵马调动,我军哨探,竟然没有及时发现?”
“潘濬是从武陵绕道而来,他昼伏夜行,刻意隐藏行踪,我军哨探没能及时发现,不足为奇!”姜维云淡风轻地说道。
“大将军,我在巴东只有吴懿的一万兵马,虽然可以坚守一段时间,但吴军必在东门屯一军,切断我与巴东城之间的联系。我秭归的粮草需经巴东城运来,我得尽快解巴东之围啊!”
“大将军,廖将军说得对,永安、巫县、巴东、秭归都在江边,已经连成一条线;如今吴军围了巴东,我秭归定难持久,得尽快想办法才是!”
“报……大将军!吴将朱桓,引兵两万,屯于瞿塘峡!”
众将闻之,无不惊骇!
吴军在巴东城,以及巴东城以西的瞿塘峡屯重兵,这样一来,巴东、秭归二城就成了深入吴境的孤城,再难与永安取得联系。
“大将军……”
姜维示意众将安静,然后说道:“我在巴东、秭归二城尚有四万兵马,粮草暂时可经长江水路运来,虽然江水湍急,水道凶险,但还能勉强支持些时日,不过,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。”
姜维说罢,众将稍稍安下心来,姜维接着说道:“以我看来,陆逊必会“声东击西”!他会令潘濬部队强攻巴东,引诱我秭归城的兵马西去营救。届时,陆逊必在江边的小道设伏;我若以重兵去救,秭归城又会空虚,陆逊必会趁虚而入。”
“大将军,正如你所说,吴军会猛攻巴东,但我不得不救,并且,我只有从秭归出重兵去救。”张绍担心地说道:“秭归城的四面,皆有吴国的探子,我大规模的兵马调动,肯定逃不过陆逊的眼睛!我出兵后,如何才能让陆逊不敢袭秭归?”
“我也暂时想不出办法。”姜维稍经思索后说道:“廖化、张嶷,放弃城外的营寨,全军撤回秭归城中。”
“诺!”
一个时辰后。
获悉蜀军全部撤回城中,陆逊大喜:“传令:我东、南、北三处的营寨,逼近至秭归城外五里下寨,压缩姜维的活动空间;在寨内多架观察井栏,密切监控秭归城的兵马调动!”
两个时辰后。
“大将军!我城外东、南、北三面皆有吴军营寨,各驻一万五千兵马,领兵者分别是诸葛瑾、孙韶和张承。”
“大将军,吴军寨中的井栏实在可恶!我有半点兵马调动,吴军将尽收眼底!”
“大将军,末将愿引一军,拔掉吴军的营寨!”
“末将亦愿往!”
……
“诸位将军,各寨皆有一万多吴兵驻守,相互间又能应援,我至少需要数倍的兵马,才能彻底拔掉这些营!”姜维平静地说道。
众将自然知道拔寨的艰难,更知道城中没有足够的兵马,全都愤愤难平,却又无可奈何。
“不过,我虽拔不掉这些营寨,却可夜袭。”姜维神秘地说道,众将心头又是一喜。
“大将军,下令吧!”
姜维点点头,郑重地说道:“我此次夜袭吴寨,是为解巴东城之围。此次不同以往,诸将不可等闲视之,需严格按令行事!”
姜维说罢,连下了数道军令。
当夜。
廖化、张嶷、邓芝各引五千兵马,趁夜悄悄接近城南诸葛瑾驻守的营寨,一声锣响之后,三路人马同时发起袭击,漫天的火箭将天空映得通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