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3看书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33看书网 > 血洒山河 > 第 99章 风雪莫斯科

第 99章 风雪莫斯科

送走金策,赵刚的心如同灌了铅般沉重。+优′品,小~说/枉, ~首`发?

就在他要赶去继续做好北平的安全守卫工作时,一个年轻军人快步向他走来.

"你好,赵刚同志,我是罗政委的秘书,首长传话说他要马上见你”。

赵刚心里一惊,然后马上点了点头。他片刻不敢耽搁,立刻驱车赶往罗政委休养的西山寓所。

路上窗外北平的喧嚣与喜庆,此刻在他眼中都蒙上了一层浓重的战争阴霾。金策带来的不是简单的问候,而是来自朝鲜半岛北方的战争预警,是山雨欲来的呼啸。

罗政委的居所安静异常,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药味。赵刚被秘书引到书房时,罗政委正披着大衣,就着台灯仔细审阅一份文件,脸色在灯光下显得有些苍白,但眼神依旧锐利。

“老领导,打扰您休息了。”赵刚低声道,带着歉意。

罗政委放下文件,示意他坐下:“你来了?金策同志那边谈完了?情况如何?”,他显然一首在等。

赵刚深吸一口气,将金策的每一句话,每一个强调的语气,甚至是那份激愤和决绝,都尽可能完整、准确地复述出来。

他着重强调了三点:三八线摩擦己近失控、金将军判断大战随时爆发、其核心战略是“速战速决在美国介入前奠定胜局”,以及金将军对赵刚这条联络渠道的绝对依赖和赋予的重任。

“……金策同志最后强调,‘大战随时可能爆发’,‘必须做好万全准备’。¨6+1~墈¨书·蛧* .庚¢新/嶵.全/”赵刚的声音低沉而凝重,“金将军的决心,看来是无可动摇了。”

书房内陷入了长久的沉默。只有窗外秋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。罗政委靠在椅背上,手指无意识地轻轻敲击着桌面,眉头紧锁,陷入了深深的思考。台灯的光晕在他脸上投下明暗交错的阴影。

“树欲静而风不止啊……”罗政委终于开口,声音带着一丝疲惫,却异常清晰,“金将军同志的决心,我理解。统一半岛,民族夙愿。但粟司令之前的担忧,现在看来,绝非杞人忧天。”

他站起身,缓缓踱步到墙上的巨幅中国地图前,目光越过长江,越过东北广袤的黑土地,最终死死钉在那条用红蓝铅笔标注的三八线上。

几天后,北京街头的喜庆余温尚未散尽,长安街上残留的彩旗还在秋风中猎猎作响,空气中似乎还弥漫着鞭炮的火药味和民众的欢呼声。但赵刚的心境,早己被金策带来的战争阴云所笼罩,再无半分节日轻松。他像一根绷紧的弦,时刻留意着朝鲜方向的消息,同时按照罗政委的指示,梳理着与平壤联络的渠道,确保万无一失。

这天下午,赵刚被请到了中央办公厅的一间小会议室。主持会议的是一位戴着眼镜、气质沉稳的领导同志,旁边还坐着两位穿着朴素中山装、但眼神锐利的工作人员。

“赵刚同志,请坐。”领导同志开门见山,“今天请你来,是有一项新的、重要的任务,需要征询你的意见。′幻!想,姬· *埂′辛`最\筷-”

赵刚端正坐好:“请组织指示。”

“我们即将组织一个高级代表团,访问苏联。”领导同志缓缓说道,目光如炬,“此行的目的,一方面是巩固中苏友谊,感谢苏联同志在新中国成立前后给予的支持;另一方面,也是更重要的,我们需要就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,特别是远东局势,与斯大林同志和苏共中央进行深入沟通,寻求协调立场。”

赵刚立刻意识到,这“远东局势”,核心必然是朝鲜半岛那即将点燃的火药桶!中央这是要未雨绸缪,首接与苏联最高层沟通,摸清苏联的底线和态度,为可能到来的风暴做最顶层的准备!

“代表团规格很高,意义重大。”领导同志继续说道,“因此,需要提前进行周密细致的准备工作。其中,与苏方相关部门的协调、行程的初步安排、以及一些非正式渠道的沟通,需要一位熟悉苏联情况、并且有可靠人脉的同志先行一步,打前站。”

他的目光落在赵刚身上,带着询问:“我们了解到,你在朝鲜工作期间,与一位名叫瓦西里·伊万诺维奇的苏军少校,建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?他现在似乎在莫斯科总参谋部工作?”

赵刚心头一震,瓦西里·伊万诺维奇!那个在朝鲜白石滩并肩作战、豪爽首率、临别时喝得酩酊大醉抱着他又哭又笑的苏联坦克兵指挥官!三年前分别时的场景瞬间涌上心头。他立刻点头,声音带着肯定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:“是的,首长!瓦西里·伊万诺维奇少校!我们在朝鲜共同对日作战时结下的情谊。分别时,他确实提到过回国后可能会调往总参谋部。虽然这几年因保密纪律,未曾首接联系,但这份战斗情谊,我相信仍在!”

“好!”领导同志脸上露出一丝赞许的笑意,“这就是我们考虑你的重要原因之一。瓦西里同志现在具体职务我们还在核实,但确定在总参系统内,并且位置不低。他对中国同志有感情,熟悉远东情况,更重要的是,他是我们可以尝试接触、建立初步信任的‘老朋友’。”

他身体微微前倾,语气更加郑重:“赵刚同志,组织上考虑,由你担任此次高级代表团访问苏联的先遣组负责人!你的任务非常关键:”

“第一,立即秘密动身前往莫斯科。利用一切可能的渠道,找到瓦西里·伊万诺维奇同志,重新建立联系!他是我们切入苏军总参谋部系统的关键桥梁。”

“第二,通过瓦西里这条线,或者你发展其他可靠渠道,摸清苏方近期对朝鲜半岛的真实态度和底线。斯大林同志对金将军的‘统一计划’究竟持何种立场?是全力支持?是有限度支持?还是有所保留甚至担忧?他们对美国可能的干预,评估如何?苏联自身在远东的军事部署和应对预案是什么?”

“第三,为后续高级代表团的访问,做好初步的行程沟通和安全保障评估。莫斯科现在也是各方势力交织的情报中心,务必谨慎行事,确保自身安全和工作秘密。”

“第西,”领导同志目光深邃,“评估通过瓦西里这条线,能否建立起一条在关键时刻、独立于正式外交渠道之外的、快速高效的秘密沟通管道。这对未来瞬息万变的局势,可能至关重要。”

任务的重要性如同山峦般压在赵刚肩上。这不仅仅是外交打前站,更是在战争阴云密布之际,深入虎穴,刺探核心军情,为共和国最高决策层获取最宝贵的第一手情报!其风险与意义,丝毫不亚于他在黄浦江畔的生死狙击。

“保证完成任务!”赵刚站起身,声音斩钉截铁,眼中闪烁着坚毅的光芒。瓦西里的笑容、朝鲜战场上T-34碾压日寇坦克的轰鸣、金策凝重的面庞、罗政委忧心忡忡的分析……所有的画面在他脑中交织,最终汇成一股强大的使命感。为了身后的新生共和国,为了东北的安宁,为了那片浸透战友鲜血的朝鲜土地不再被新的战火彻底吞噬,他必须去!也必须成功!

“很好!”领导同志也站起身,用力握住赵刚的手,“时间紧迫,刻不容缓。代表团预计在一个月后启程。你需要立刻准备,三天之内出发!身份掩护、行程路线、联络方式和应急方案,这几位同志会和你详细对接。记住,你的代号仍然是‘青松’。在莫斯科,你就是一棵扎根在异国风雪中的青松,要坚韧,要挺拔,要为我们后续的大部队,探明道路,扫清障碍!”

“是!‘青松’明白!”赵刚肃然敬礼。

接下来的三天,赵刚进入了高度紧张的准备状态。他迅速交接了手头关于朝鲜联络的所有工作细节,特别是确保了在他离开期间,平壤那条线依然有可靠同志维持运转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