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3看书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33看书网 > 血洒山河 > 第103 章 打仗就是算数学

第103 章 打仗就是算数学

安英一笑,也知道赵刚的顾虑,索性改了话题。·9¢5~k¢a\n′s^h-u^.\c!o`m′

“妹夫,依你看,咱们华夏里,你最佩服哪个首长啊”,安英看向赵刚。

“这个我还真没想过,不过咱们可是人民的队伍,人才济济,哪个都相当厉害”,赵刚长出了一口气。

“我最佩服肃司令”,安英感叹,“肃司令用兵真的是神了,每步都能计算的分秒不差,敌人的增援,后勤补给,多长时间哪个兵团能赶到战场,真是用兵如神啊”。

“有的时候,我常在想,肃司令不是像是个军事长,像个数学家,脑子里装了成千上万的算盘,你知道不?他平时身边的几个参谋加起来,都没他一个人反应快”。

“数学家?”,赵刚一脸不解。

安英解释道:“整个作战计划也像做一道算术题那样,一个数字错了,全盘都会错。”

“在1940年10月的黄桥决战中,肃司令做了一番计算:对方一路纵队行进,如果两人之间的距离为l.5米,全部3000多人的队形将是长达4.5公里的长蛇阵。粟裕据此计算出最佳的出击时机,采取“黄鼠狼吃蛇”的战法,将敌兵分割包围”。

赵刚点了点头,“是啊,肃司令简首用兵如神"。~卡_卡^暁?说`惘+ `已_发¨布¢最+薪¢漳-劫^

“但是”,安英看向赵刚,“正是因为如此,肃司令这台超级战争机器因为在解放战争中被耗的太厉害了,需要休息啊,所以我估计,如果后面北方”,他故意顿了一下,“再有大规模战事,可能挂帅的机会不大”。

赵刚心里一突,对方把话说的这么明了,暗示给自己的就只有一层意思了。

他默默的点了点头,真心的感谢安英,“今天真是受教了,听君一席话,胜读十年书啊”。

安英也笑着摆手,“咱们老话里有句班门弄斧,今天我在伏龙芝里给你讲战争,和这个成语真是太符合了,哈哈”。

两人同时笑了起来。

离开学院时,安英特意带赵刚去学院的小纪念品商店。他掏钱买了一个精致的伏龙芝军事学院校徽,郑重地放到赵刚手里:“带给念朝。告诉她,这是舅舅从很远的地方给她带的礼物。希望她……将来能在我们自己最好的军校里学习,不用再远渡重洋。”

赵刚握紧那枚冰凉的金属徽章,感受着上面精细的浮雕纹路,仿佛握住了沉甸甸的承诺和希望。他点了点头,将徽章小心地收进贴身的衣袋。

“会的,念朝会的。我们自己的军校……也一定会有的。~优¨品,暁\税′王· \勉~肺^悦¨犊,”

斯大林七十寿辰的临近,如同一个巨大的旋涡,将整个莫斯科卷入了前所未有的、带着浓厚政治色彩的狂欢之中。赵刚完成任务后短暂的喘息期被彻底淹没,取而代之的是无处不在的、令人窒息的喜庆洪流。

克里姆林宫的红星、莫斯科大学尖顶上的红星、乃至街头巷尾临时悬挂的无数小红星,在冬日的阳光下或璀璨的灯光下,都闪耀着一种近乎神圣的光芒。城市的主干道被彻底“粉刷”了一遍——不是用油漆,而是用无数面巨大的、印有斯大林头像或镰刀锤子标志的红旗。

街道两旁,斯大林的巨幅画像无处不在,他那标志性的浓眉、胡须和深邃(或威严)的眼神俯视着每一个行人,无论你看向哪里,仿佛都逃不开他的凝视。

高音喇叭从早到晚不知疲倦地播放着激昂的进行曲、歌颂斯大林的赞歌,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贺电宣读。游行队伍几乎不间断:举着花束和标语的工人方阵,步伐整齐划一、歌声嘹亮的学生队伍,以及最引人注目的——一队队身着崭新军装、胸挂勋章、扛着巨大斯大林肖像和模型(飞机、坦克、拖拉机)的军人方阵。他们踢着正步,皮靴砸在清扫过积雪但依然冰冷坚硬的路面上,发出雷鸣般的轰响。口号声震耳欲聋:“伟大的斯大林万岁!”“光荣属于苏联共产党!”“世界和平的舵手——斯大林同志!”人群被组织起来,挥舞着小旗,脸上洋溢着被要求必须展现的、近乎程式化的狂热笑容。

来自国内代表团的主要成员,参加了在克里姆林宫乔治大厅举行的盛大官方庆典。由于身份原因,赵刚没能参加,这让他失去了与这位世界级伟人见面的机会。

但是赵刚却一点都不可惜,因为他最在意的是庆典的高潮-------红场阅兵。通过各种手段,最后还是在安英的帮忙之下,赵刚才站在了列宁墓对面的观礼台上。

尽管刺骨的寒风能穿透厚厚的大衣,但赵刚依旧激动无比。

当一列列T-34/85中型坦克、新式的IS-3重型坦克、喀秋莎火箭炮车、以及庞大的战略火箭方阵(虽然只是模型或早期型号,但威慑力十足)带着震耳欲聋的轰鸣和钢铁的寒光,碾过红场古老的条石路面时,整个大地都在颤抖。天空中,喷气式战斗机编队呼啸而过,拉出长长的彩色烟带,象征着苏维埃的空中利剑。步兵方阵如山如岳,刺刀闪烁着森林般的寒光,口号声整齐划一,带着一种令人心悸的、毁灭性的力量感。

“钢铁洪流……”赵刚在心中默念。这场景比当年在朝鲜白石滩看到的苏军装甲突击更加震撼百倍。这股力量,不仅粉碎了纳粹德国,如今也正默许甚至支持着三八线另一侧的军事冒险。它既是维护苏联霸权的基石,也是悬在远东和平之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。看着这滚滚向前的钢铁巨兽,赵刚对“速战速决”背后所依赖的武力基础,有了更首观、更令人窒息的认识。

“赵,” 一个低沉而熟悉的声音在赵刚身边响起。赵刚转头,认出是代表团的领导同志,他脸上带着庆典应有的笑容,声音却压得极低,只有赵刚能听见,“‘青松’的消息,根己深植。家里……很重视。” 领导同志的目光看似随意地扫过观礼台下方轰鸣而过的坦克集群,“得到消息,可能最近金将军就要访朝,组织的意思是,你同他见一面,如果可能,跟他一块回朝”

赵刚心领神会,知道国内己经收到了他关于苏联“默许”的情报。

他看着眼前这支象征着绝对武力的钢铁洪流,同样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,低沉而清晰地回答:

“首长,这支洪流既可碾碎他目前的敌人,也可以掉头向自己的伙伴。关键在于,舵手想让它往哪里冲。而我们家里的堤坝必须尽快加固了。”

领导同志微微颔首,目光变得更加深邃,不再言语,重新将视线投向红场上那令人震撼的钢铁方阵。震天的口号和引擎的轰鸣淹没了所有的低语,只剩下冰冷钢铁碾压大地的沉重回响,在莫斯科冬日的天空中久久回荡,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、无法回避的碰撞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